GPS2型SNS主動防護系統(tǒng)簡介
第一節(jié) GPS2型SNS主動防護系統(tǒng)簡介
該系統(tǒng)主要構成包括鋼絲繩錨桿、縱橫向支撐繩、鋼絲繩網、縫合繩。鋼絲繩錨桿和縱橫向支撐繩構成固定系統(tǒng),通過逢合繩拉緊,對柔性網部份進行預張拉,將作為系統(tǒng)主要構成的柔性網覆蓋在有崩塌落石災害的坡面上,對整個邊坡形成連續(xù)支撐,其預張拉作業(yè)使系統(tǒng)盡量緊貼坡面,并形成了抑制局部危巖移動或在發(fā)生局部位移或破壞后將其裹縛(滯留)于原位附近的預應力,從而實現其主動加強防護的目的。
第二節(jié) 系統(tǒng)布置的技術要求和參數
1、鋼絲繩錨桿布置:錨桿采用Φ22鋼筋,長度3m、1.5m間隔布置,縱橫標準間、排距為2×2m。錨桿孔盡可能布置在天然低洼處,為此可對錨桿的標準間距作0.3m左右的調整,以確保系統(tǒng)盡可能緊貼巖面;局部區(qū)域根據需要可增補固定錨桿,增補錨桿長度3m;錨桿孔首應與巖面盡可能垂直。
2、支撐繩:縱橫向支撐繩均穿過沿程鋼絲繩錨桿的環(huán)套,并用緊線葫蘆張拉至手感不再松動為止,兩端用繩卡固定。為避免支撐繩張拉困難,對縱橫向尺寸較大的邊坡,每根支撐繩可按30m左右分段。
3、鐵絲格柵:格柵應覆蓋全部防護區(qū)域,網塊間搭接寬度不應小于5cm,網塊間及網塊與支撐繩間需用扎絲扎結。
4、鋼絲繩網:每相鄰四根鋼絲繩錨桿構成的一個矩形掛網單元內鋪設一張鋼絲繩網,網塊邊沿與支撐繩間縫合張拉連接。
第三節(jié) 施工安裝方法
1、對坡面防護區(qū)域內的浮土及浮石進行清除;
2、在每一孔位處鑿一深度不小于錨桿外露環(huán)套長度的凹坑,一般口徑為20cm,深20cm;
3、按設計深度鉆鑿錨桿孔并清孔,孔深應比設計錨桿長度長5cm以上,孔徑不小于Φ22;受鑿巖設備限制時,構成每根錨桿的兩股鋼繩可分別錨入兩個孔徑不小于Φ22的錨孔內,形成人字形錨桿,兩股鋼繩間夾角為15o~30o,以達到同樣的錨固效果;
4、錨桿采用錨固劑進行錨固;
5、安裝縱橫向支撐繩,張拉緊后兩端各用二至四個(支撐強長度小于15m時用二個,大于30m時用四個,其間用三個)繩卡與錨桿外露環(huán)套固定連接;
6、從上向下鋪設鋼繩網并縫合,每張鋼繩網均用一根長約31m的縫合繩與四周支撐繩進行縫合并預張拉,縫合繩兩端各用兩個繩卡與網繩進行固定聯結;當設計為雙層鋼繩網時,以同樣方法鋪掛第二層鋼繩網。